(中央社)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在許多方面對習近平有利,對習近平最重要的個人目標:以併吞台灣的中國領導人身分載入史冊這點上,尤其扮演關鍵角色。
賀錦麗曾在競選活動中多次替拜登(Joe Biden)陣營主導墮胎、女性生殖權相關議題。這項禁令在今日(當地時間1日)生效,副總統賀錦麗(Kamala Harris)今日也前往佛州參加競選活動,批評對手川普(Donald Trump)的反墮胎政策。
南部各州頻限制女性墮胎權,婦女選擇逐漸減少 隨著佛州實施這項禁令,美國南部各州幾乎已完全不存在墮胎的選項。在訪問中,川普被問及是否會對各州推動墮胎禁令的決定感到「舒服」第77屆世衛大會將於本(5)月27日在日內瓦舉行,台灣今年能否獲邀出席,再度成為焦點。該決議不影響各國針對與台灣關係所做的主權決定。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也指出,台灣一定要重視這項公約,建議可以「經濟實體」的方式,或至少以「觀察員」身分參與締約,方能提升台灣在國際外交、健康外交的地位。
林世嘉受訪表示,中國對WHO的干預很深,而本屆WHA已經過了520台灣總統就職日,因此受邀的可能性並不樂觀,可能拿不到入場邀請函。林世嘉也提醒,台灣若無法參與大流行協議締約,不僅2300萬民眾的健康將受威脅,全球在亞太區域更將缺乏強健的製造、轉運與研發防疫物資的節點。以前我在大相撲上也聽過同樣的話。
」 讓我訝異的地方有兩點。或許是因為這樣而疏於練習,下一個賽期輸多贏少,又因受傷不得不就此引退。「松井先生什麼時候練習打擊最專心?」這次對談中,對於開頭所介紹稻盛先生的這個提問,松井先生的回答讓我印象特別深刻。」 一流和二流的不同,必然在於態度的差異—— 我懷著這樣的感動聆聽松井先生的話。
換句話說,稻盛先生相當早以前就自認為「膽小」。剛開始聽到稻盛先生這句話的時候,我一瞬間懷疑起自己的耳朵。
首先我訝異的是,即使強如松井先生的大砲型打者,也會謙虛的認知到自己的實力。從中得知松井先生不但讀過稻盛先生的書,更覺得稻盛先生對於人生和工作的態度令人感動。這是一個不斷試驗和犯錯的過程。「或許你想要深思熟慮,但你真的設想過最糟的情況了嗎?」 「設想過最糟的情況後,不會覺得害怕嗎?」 「工作時要更膽小、更謹慎。
世界在變,前進的方法不變 「我很膽小,所以事前會做好充分的準備。不過,就算立場不同,一流的人也有與一流的人共通的「一流工作哲學」——那一天我真心這麼想 正因為有「一流的哲學」,才能做到「一流的工作」。其實這次夢幻般的對談由我企劃,一直很期待當天的到來。你工作的樣子真讓人害怕到看不下去⋯⋯」 突然這樣說,我沒辦法馬上進入狀況。
我對稻盛先生最初的印象是「開朗」和「剛強」,與「膽小」正好相反。有位關取(譯注:指相撲界中受薪的正式選手)信以為真,第一次奪冠之後,就逕自接受後援會人士的邀請,幾乎夜夜都揮霍玩樂。
據說在相撲界中,要是奪冠時沒有盡情狂歡,支持者和粉絲就不會增加。有一天,我在看報紙時,注意到松井先生的訪談報導。
他堅信自己真的很「膽小」,繼續對我這樣告誡:「我很膽小,所以才能做好周全的準備。然而,從稻盛先生的角度來看,我工作的方法既搶快又蠻幹,讓人怕得看不下去。松井先生和稻盛先生的對談,就在東京天王洲的日本航空總公司舉行。松井先生和稻盛先生那天的對談,在我心中的意義相當深遠。你在工作時要更謹慎、更膽小。不過,順手的時間不會持續那麼久,只要想到從明天起說不定打不出全壘打或安打,就會擔心再擔心而害怕起來。
松井先生不管從事什麼工作都會成功的。粉絲會高興,媒體也會稱讚。
棒球選手松井秀喜曾在日本職棒的讀賣巨人和美國職棒大聯盟的紐約洋基等球隊大顯身手,他也以熱愛讀書聞名。雖然聽說松井先生喜歡三島由紀夫等人的文學作品,但不只是文學,他也會廣泛閱讀著名經營者的書。
松井先生對稻盛先生這樣回答:「就是在打得順手的時候。運動員和經營者——松井先生和稻盛先生的立場截然不同。
另一個讓我訝異的是,松井先生和稻盛先生工作哲學的共通性。所以當時真的以為稻盛先生是不是在開什麼玩笑。職棒明星和傳奇企業家的共同點 「順手的時候令人害怕,練習就會特別專心。因為我不管做什麼樣的工作,明明都想要踏踏實實的做好周全準備。
那次對談中,松井先生的另一段話也和稻盛先生的工作哲學具有共同點,至今仍令我印象深刻: 「我覺得自己風光的時候很少,遇到逆境的時間更長。就連松井先生都覺得自己「遇到逆境的時間更長」,對這樣的選手而言, 遇到的逆風說不定更強、更長。
」 早在與松井秀喜先生的對談之前,稻盛先生就曾經對我這樣說。他給了松井先生最大的讚美:「就因為松井先生這樣認為,才會留下如此出色的成績。
松井先生也讀過幾本稻盛先生的著作。」 從我的角度看來,這個答案讓人有點意外。
所以最重要的是堅定不移,努力奮鬥,拿出成果。順手的時候令人害怕,練習就會特別專心。所以打得順手的時候,更要刻苦練習。不過,看看稻盛先生的臉,實在感覺不出他在說笑。
職棒選手當中,也有人在打得順手之後,隨即誤判自己的實力,草草做完練習就去放鬆。「害怕」 不是會發生在不順的時候,也就是在不順的時候才會努力練習嗎?——這樣的想法在腦中一掠而過。
文:大田嘉仁 在未知中前進,先成為「膽小鬼」 「一流者」和「二流者」工作上的差異 「松井先生什麼時候練習打擊最專心?」稻盛先生對棒球選手松井秀喜這樣發問。」 稻盛先生聽了松井先生的話,看起來非常滿意。
我所認識的稻盛先生,與「膽小」八竿子打不著邊。」 想必稻盛先生感受到松井先生的話和自身工作哲學的共同點。